招生及參訓條件:
學 歷:高中/職(含)以上
年滿十五歲以上,具就業保險、勞工保險或農民健康保險被保險人身分之在職勞工,具備電腦基礎操作能力,希望學習第二專長之在職勞工,且符合下列資格之一:
(一)具本國籍。
(二)與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居留在臺灣地區工作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
(三)符合入出國及移民法第十六條第三項、第四項規定之單一中華民國國籍之無戶籍國民,或取得居留身分之泰國、緬甸、印度或尼泊爾地區無國籍人民,且依就業服務法第五十一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取得工作許可者。
(四)跨國(境)人口販運被害人,並取得工作許可者。
前項年齡及補助資格以開訓日為基準日。
上課時間:
第一梯次
109/07/10-109/08/19
每週一、三、五 18:40~21:40
第二梯次
109/06/02-109/08/04
每週二、四 18:40~21:40
報名時間:
熱烈開放中(政府補助20名)名額有限
訓練費用及人數:
學員負擔 : |
1512 |
每班人數 : |
20 人 |
政府負擔 : |
6048 |
訓練時數 : |
54 小時 |
訓練方式:
採一人一機方式上課,以跳脫一般慣用的條列式且難活用的教授方式,依循使用者思考邏輯,搭配實際的範例,精心規劃階段式的直覺性學習,避免步驟式的死記教法配合不同學習進度而引用設計者常會使用到的實例,或經常遇到的問題,儘可能將複雜困難的原理轉化成活用的範例,學完就會用,不再需要死記步驟;以業界實務設計為導向,學以致用。
學習目標:
上完本課程學員將可以:
知識:
能操作AutoCAD、Fusion360,平面及立體雲端協作繪圖軟體,了解智慧機械產業產品設計繪圖方式,及雲端協作設計整合作業的重要概念。
技能:
能操作平面及立體雲端協作繪圖軟體,包含必備的知識和指令,囊括綜合幾何圖面、機械設計應用、工業產品應用、科技產業應用、工業工程之應用實務。
學習成效:
能獨立操作AUTOCAD平面及Fusion參數式雲端協作繪圖軟體,靈活應用於科技產品、工業產品、機械元件設計製圖、工業工程繪圖及雲端協作設計整合作業。
詳細課程表
上課日期 | 授課時間 | 時數 | 課程進度/內容 | 授課師資 |
---|---|---|---|---|
109/09/04(星期五) | 18:40~21:40 | 3 | Fusion 360雲端協作參數電腦輔助設計繪圖方式 | 林勁均 |
109/09/07(星期一) | 18:40~21:40 | 3 | 立體繪圖方式教學 (結合工程圖學概論) | 林勁均 |
109/09/09(星期三) | 18:40~21:40 | 3 | 立體繪圖工具教學 (造型建模設計) | 林勁均 |
109/09/11(星期五) | 18:40~21:40 | 3 | 電腦輔助設計應用 (造型建模進階設計) | 林勁均 |
109/09/14(星期一) | 18:40~21:40 | 3 | 電腦輔助製造概論 (結合3D列印轉檔) | 林勁均 |
109/09/16(星期三) | 18:40~21:40 | 3 | AutoCAD電腦輔助製圖軟體設定及運用 | 林勁均 |
109/09/18(星期五) | 18:40~21:40 | 3 | 繪製簡單圖形的概念(2D圖形繪製前的準備) | 林勁均 |
109/09/21(星期一) | 18:40~21:40 | 3 | 顯示控制與物件鎖點(結合視圖操作繪圖) | 林勁均 |
109/09/23(星期三) | 18:40~21:40 | 3 | 鎖點的操作技巧(精確繪製圖形實務操作) | 林勁均 |
109/09/25(星期五) | 18:40~21:40 | 3 | 繪製圖形操作技巧(繪製實務操作演練) | 林勁均 |
109/09/28(星期一) | 18:40~21:40 | 3 | 修改圖形操作技巧(編輯實務操作演練) | 林勁均 |
109/09/30(星期三) | 18:40~21:40 | 3 | 標註尺寸與標註規範(尺寸標註的組成與標註規則) | 林勁均 |
109/10/05(星期一) | 18:40~21:40 | 3 | 圖層的應用與管理(使用與管理圖層) | 林勁均 |
109/10/07(星期三) | 18:40~21:40 | 3 | 綜合實務操作繪製與配置出圖(建立圖面視圖) | 林勁均 |
109/10/12(星期一) | 18:40~21:40 | 3 | 圖塊及外部參考的應用實務操作 | 林勁均 |
109/10/14(星期三) | 18:40~21:40 | 3 | 設計中心與樣板製作 | 林勁均 |
109/10/16(星期五) | 18:40~21:40 | 3 | 製圖實務操作與指導 | 林勁均 |
109/10/19(星期一) | 18:40~21:40 | 3 | 綜合測驗與檢討 | 林勁均 |